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學理財


敝教育中心搞理財班,林本利博士看不過眼我吊兒郎當,捉我來上課。三個月下來,發現學理財如學做人。

Sir問同學,想知甚麼。年輕的說,如何買樓;年長的問,儲多少錢才夠退休。

目標清晰,老師好辦。林Sir說,買樓的關鍵是:不要儲花剩的,只花儲剩的。

大學畢業生,首十年平均工資萬多二萬元,消費前,先儲起三成,連4%投資回報,三十出頭應有60100萬積蓄,可以負擔一個小單位的首期。

上了車,拿來出租。他日結婚,賣了屋,拿升值賺回來的,付新房的首期,公一份婆一份,合住合供。

退休,更簡單。把估計退休後的每月開支乘以300,就是所需資產值。例如每月開支2萬,儲夠600萬,按每年投資回報約4%,一年就有24萬利息,剛好每月2萬。

錢會貶值,所以資產組合要有對沖通脹的元素,例如樓宇、股票、黃金。通脹時,靠它們保值。通縮了,花現金。那麼,不管壽命多長,長花長有。

每上一課,我就愈發明白,林Sir一直跑贏大市,靠的,其實不只理財智慧,而是紀律。學理論不難,堅持實踐,最難。林Sir少年老成,由掙第一塊錢起便鎖定目標,堅毅前行,輸不到哪裡。

態度,決定高度。技巧只是輔助,例如令你擅選投資組合,或者擁有不貪心的穩定回報。

我崇尚自由,賴皮卻樂天,比較同意林Sir的另一翻分享:財富是祝福,不是咒詛。如果理財搞到失眠,就不理算了。萬大事,都不要跳樓,股災最多一、兩年,捱得過又是一條好漢。財富是相對的,一個大浪捲過來,窮人輸很少,有錢人輸得最多,我們跟李嘉誠,又拉近了一點距離。做人,不必太悲觀。

Sir,這方面,我深得你真傳,算不算滿師下山了?

2 則留言:

Unknown 說...

我也贊成先儲錢後花費,但每次想到投資回會否得到負回報,便卻步起來。但只儲錢又跟不上通脹,最煩人。

匿名 說...

Another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o diversify your assets between stock, bonds, hard assets, and to a smaller extent, cash. that way, when one group suffers a short term downturn, the other group will moderate the overall loss to your overall net worth. it will also prevent you from panicking and making unwise decisions when downturns occur.

wml_fan